中石油正式发布“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3.0”,2050年占据国内30%供氢市场!

   2022-06-08 互联网中国空分网2080
核心提示:6月5日,中石油重磅发布《中国石油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3.0》。中石油力争2025年左右实现“碳达峰”,2035年外供绿色零碳能源超过自身消耗的化石能源,2050年左右实现“近零”排放。氢能成为中石油实现这一系列目标的重要抓手之一。化石能源

65日,中石油重磅发布《中国石油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3.0》。中石油力争2025年左右实现“碳达峰”,2035年外供绿色零碳能源超过自身消耗的化石能源,2050年左右实现“近零”排放。氢能成为中石油实现这一系列目标的重要抓手之一。

化石能源仍是主导

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全球能源领域2050净零排故路线图》,2020年化石能源占全球一次能源供应总量的79%。净零情景下,2030年化石能源占62%2050年化石能源仍然占22%

根据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披露的信息,预计到2050年,我国煤、石油、天然气、核电、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占比分别为12.2%8.4%13.9%9.2%10.2%46.2%

面对当前全球能源格局,中国石油方面提到,在可预见的未来,化石能源仍将在能源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受限于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以及经济结构基础,化石能源在我国能源体系中仍将发挥着“压能石”和“稳定器”的作用。

中国石油方面表示,其通过控制能源流与碳流,围绕二氧化碳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开展经济活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力争2025年前后“碳达峰”。同时,中国石油战略布局新能源、新材料、新产业,打造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链,加快实现能源供应清洁化和碳产业的规模化,全力向2050碳循环经济之路迈进。

面对当前低碳、能源发展逻辑,2021年中国石油逐步提升公司天然气在能源中的占比。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石油国内天然气产量达1378亿立方米,天然气在油气结构中占比达到51.6%,天然气比例进一步提升。2021年中国石油国内单位油气产量温室气体排放量4.38%,其中甲烷排放强度较2020年降低8.9%

绿色低碳“三步走”

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表示,中国石油努力成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与保障能源安全的中坚力量,中国石油制订《行动计划》,推动公司从油气供应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按照“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实施绿色企业建设引领者行动、清洁低环能源贡献者行动、碳循环经济先行者行动,力争2025年前后实现“碳达峰”,2035年外供绿色零碳能源超过自身消耗的化石能源。2050年前后实现“近零”排放,为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贡献。

依据《行动计划》,中国石油将其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分为三个阶段。其中,20212025年为清洁替代阶段。在此期间,中国石油将以生产用能清洁替代为抓手快速起步,产业化发展地热和清洁电力业务,加强氢能全产业链CCS/CCUS等战略布局。计划到2025年新能源产能比重达到7%

20262035年为战略接替阶段。这一时期,中国石油将逐渐扩大地热、清洁电力,产业化发展氢能、CCS/CCUS业务,大幅提高清洁能源生产供应能力和碳减排能力。计划到2035年实现新能源新业务与油气业务三分天下,基本实现热电氢对油气业务的战略接替。

20362050年则为绿色转型期。其核心是锚定碳中和目标,继续规模化发展地热、清洁电力、氢能、CCS/CCUS等新能源新业务,助力社会碳中和。计划于2050年热电氢能源占比50%左右,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在具体行动部署方面,中国石油计划实施绿色企业建设引领者行动、清洁低环能源贡献者行动、碳循环经济先行者行动。

其中,中国石油绿色企业建设引领者行动包含:节能降碳工程、甲烷减排工程、生态建设工程以及绿色文化工程。清洁低碳能源贡献者行动包含:“天然气+”清洁能源发展工程、“氢能+”零碳燃料升级工程以及综合能源供给体系重构工程。循环经济先行者行动则包含:深度电气化改造工程、CCUS产业链建设工程以及零碳生产运营再造工程。

此外,根据行动计划安排,中国石油方面提到,其全力减少能源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强度(范国1+2+3):2035年比2020年下降30%2050年比2020年下降55%。努力发展CCUS产业链,2035年埋存能力超过1亿吨,2050年形成引领CCS/CCUS产业发展的能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admin
    加关注1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157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