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打响,如何确保2025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2022-11-27 大化工1060
核心提示:自2020年底“蓝天保卫战”圆满收官后,时隔近两年,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又一重磅攻坚行动即将开展。11月16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15个部门联

自2020年底“蓝天保卫战”圆满收官后,时隔近两年,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又一重磅攻坚行动即将开展。

11月16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的通知,将在“十四五”期间开展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三个标志性战役。目标是到2025年,全国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基本消除;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取得积极成效,臭氧浓度增长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水平显著提高,移动源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

一年前,2021年11月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将着力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作为“十四五”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的三个标志性战役。而《行动方案》通过制定3个攻坚行动方案,对这“三大战役”的攻坚目标、思路和具体任务措施进行了部署。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行动方案》抓住了重污染日消除、臭氧污染和柴油车污染这三个当前大气治理的难点、痛点问题,对“十四五”大气治理任务具有推进和促进作用。

“攻坚战”难在哪?

过去十年间,中国空气质量出现明显改善。此前,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提到,过去十年里74个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56%,重污染天数减少87%;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重污染天数已经比2015年减少51%。

不过,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有关负责人在介绍此次《行动方案》的背景时指出,当前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依然严峻。京津冀及周边等区域秋冬季重污染天气依然高发、频发,全国超过一半的城市仍然出现重污染天气,仍是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臭氧污染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夏季,已经成为导致部分城市空气质量超标的首要因子,今年以来,全国臭氧平均浓度同比上升6.4%。柴油货车污染尚未有效解决,移动源氮氧化物排放约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60%,对PM2.5和臭氧污染贡献率大。

以近几年增长较快的臭氧污染为例。《2021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21年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占总超标天数的34.7%,仅次于PM2.5的39.7%。但由于臭氧不像颗粒物那样是由污染源直接排放产生的,而是由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氮氧化物(NOx)在气温上升、光照增强的条件下发生快速光化学反应产生的,防治臭氧污染难度显然更大。

“很多城市在治理PM2.5污染的时候,通过降低扬尘、控制机动车尾气、禁燃等措施都能立竿见影,但面对臭氧就束手无策,因为臭氧污染比较复杂。”彭应登介绍,根据目前臭氧污染成因定性分析,部分城市为VOCs控制型城市,部分为NOx控制型城市,即控制了该污染物排放后,就能有效减少城市的臭氧浓度。“但有的NOx控制型城市,我们把VOCs降低了40%之后一看,臭氧浓度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10%。”他举例。

因此他指出,治理臭氧污染应因地制宜、区域协同。控制臭氧要做到 “一城一策”“ 一市一策”,甚至还要根据每个生产企业的特点,对VOCs进行“一厂一策”的控制。同时,由于臭氧污染也是一个区域性的问题,要强调区域联防联控。

从“减污降碳”到“降碳、减污”

实现2025年基本消除重度污染,也同样是个难题。重污染日的形成,本身是由污染物排放量、气象条件和特殊的地形结构三个因素造成的。这也是过去十余年的空气环境治理中, “人努力,天帮忙”这句话话常常被环保部门提及的原因。

一个例子是,在《行动方案》规定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中,京津冀地区中的北京是一个簸箕形的、三面环山的半盆地,汾渭平原也是半狭长的盆地,地形结构本身就不利于气象扩散条件较差。在污染排放的基数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之前,如果出现不利气象条件特别多的时候,要消除重污染天数显然是很艰难的。

彭应登认为,一方面各地要细化污染治理措施,进行区域联防联控,另一方面要转变治理污染的思路,不再被动地在经济建设的背后治污,而是要在降低碳排放的基础上减少污染。

此前,在10月16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时也指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彭应登指出,与之前常说的“减污降碳”不同,“降碳减污”是一个思路的转变,通过降碳对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行根本性的、深刻的优化和完善,污染物的排放才会出现大幅的下降,治污的驱动力也将有所增强。

在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方面,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目前国内货运大多采用柴油货车,由于其耗油耗材的特性,带来的污染也比较重。此次《行动方案》也将倒逼市场进一步使用电动重卡对柴油货车进行替代。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admin
    加关注1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15736号